top of page
場地歷史
1929年
政府成立「遊樂場地委員會」,委派當時的輔政司修頓爵士出任主席,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麥花臣先生為值理,研究港九的空曠地段,專責遊樂場及球場的建築事宜。
1933年
輔政司修頓爵士牽頭成立了兒童遊樂場協會。
1934年
政府撥地在灣仔新填海地、旺角山東街及塘尾道荒地建的兒童遊樂場順利完成,連同京士柏、卜公花園、灣仔新填海地等六所遊樂場地一併移歸兒童遊樂場協會管理。其中灣仔新填海地的場地,命名為「修頓球場」,旺角的一個運動場,命名為「麥花臣球場」。同年,協會開始組織全港街童競技運動會,直至日軍侵佔香港前夕。
1940年代
1941年日軍攻打香港島,灣仔受日軍猛烈轟炸,死傷嚴重,街上人煙罕至。當時協會管有的六所遊樂場地遭受嚴重破壞,協會服務更一度暫停至1945年才恢復。及至1953年,協會才重新組織全港街童競技運動會。
1950-60年代
協會獲紀念殉戰烈士基金撥款及政府補貼,在原本只是一片空地,沒有任何建築物的修頓球場上興建褔利大樓。及後開辦了國殤紀念福利中心暨修頓室內場館,是當年香港最大的體育場館,也是全港第一所室內體育館。